“博物館學堂”昨天走進星光學校,想申請“博物館學堂”的學校可與三峽博物館聯繫
  昨天,北部新區星光學校迎來了市三峽博物館和團市委的老師,市夢想課堂精品課程“博物館學堂”在這裡正式開課。課堂上,星光小學的同學們不僅瞭解了漢朝文化、感受了漢字魅力,還體驗了親手製作拓片。
  據瞭解,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今年將在主城區和邊遠區縣培育10所“博物館學堂”,探索建立“博物館青少年教育項目庫”,讓博物館走進課堂,讓學生走進歷史。
  講述漢字的由來和魅力
  三峽博物館帶來了漢畫像磚,並教4年級的同學們製作拓片。漢畫像磚對孩子們來說是件新鮮的玩意,而動手環節,更是賺足了孩子們的積極性。
  “手心的遺產———漢畫像磚”課程由三峽博物社教志願者謝碩講授,她從一塊“車馬出行圖”的漢畫像磚說起,講解了馴馬對於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巨大影響,以及馬在傳統文化中特殊的象徵意義。
  不過,更讓同學們感興趣的,還是互動體驗中與漢文化的“親密接觸”。
  謝碩在“車馬出行圖”的畫磚上放了一張宣紙,教同學們在畫磚上刷清水,直到宣紙把整個畫磚都包裹起來。“老師,怎麼出現了好多氣泡?”、“老師,這個紙不會破嗎?”……同學們一邊認真看著,一邊好奇地提出各種問題。
  接著,謝碩讓同學們開始自己操作。四年級一班的顧銳彬用幾張手紙將宣紙上的水分吸乾,然後用棕刷在宣紙上反覆敲打,讓宣紙緊緊地貼附於凹進去的字上。
  “同學們,現在我們往宣紙上撲墨。可別小看這一步,如果撲不好的話,會把墨撲到露白的字中,那樣的話就前功盡棄了。”在謝碩的指導下,顧銳彬把墨汁倒在撲子上,然後用墨包把墨研開,一邊轉動墨包一邊拍打墨撲。慢慢地,黑色占滿凸起的地方,露出白色的文字。
  “我以前也在電視上看到過拓片製作,但從來沒有親自動手做過。”製作完拓片,顧銳彬覺得很有成就感,“親手做拓片比從書本上學習更生動,我很喜歡這種體驗課,感覺歷史離我們更近了。”
  除了“手心的遺產”課程,團市委宣傳部部長王輝也為同學們作了名為“發現漢字之美”的講座,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為同學們講述了漢字的由來以及漢字的魅力。
  還有9個“博物館學堂”名額
  三峽博物館館長程武彥介紹,“博物館學堂”是將博物館教育融入到現行中小學教育體系中一個很好的實踐。
  “以前,大家都認為博物館只有收藏、研究、展覽等功能,但現在博物館又有了一個新的理念:社會教育機構。”程武彥說,收藏、研究、展覽實際上是一種手段,其目的應該是進行社會教育,讓市民享受歷史文化遺產。
  據悉,除了“博物館學堂”,三峽博物館下一步還將在博物館內開闢互動課,讓學生學習臨摹名家書畫真跡等,近距離接觸歷史文化、瞭解歷史文化。
  今年,將在主城和邊遠區縣培育10所“博物館學堂”,北部新區星光學校是第一所。“還有9個名額。”程武彥表示,歡迎感興趣的中小學報名申請,可與三峽博物館開放接待中心聯繫,也可以撥打63679065咨詢詳情。
  課程安排方面,“博物館學堂”主要以巴蜀文化為主,三峽博物館將會每年組織到授牌學校開展6—8堂課,包括走進遠古、手心的遺產、重慶記憶等9個精品課程。“博物館學堂”主要由三峽博物館專家和社教工作人員授課,邀請所在學校教師、博物館志願者參與。
  據悉,2013以來,市委宣傳部、市教工委、市教委與市民政局在全市廣泛開設“夢想課堂”,“博物館學堂”作為夢想課堂的精品課程之一,由市委宣傳部、市教委、團市委、市文物局、三峽博物館等部門聯合授牌、共同培育,三峽博物館具體實施。
  重慶晨報訊記者 歐陽玉姝
  昨日,星光學校的同學們在三峽博物館社教人員指導下體驗製作拓片。 重慶晨報記者 甘俠義 攝  (原標題:同學們親手做拓片,與漢文化親密接觸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14emog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